
打仗,说白了,跟搞公司项目没什么两样。
有的人负责带队,有的人负责支援,大家讲究一个协同作战,KPI平摊,奖金均沾。
但总有那么一两个“明星员工”,觉得自己能力逆天,能一个人吃下整个项目,把所有功劳和奖金都揣进自己兜里。
1947年的张灵甫和他的整编74师,就是这么个“明星团队”。
孟良崮战役,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了,结论无非是74师被围、张灵甫上了绝地、最后全军覆没。
这就像看一部电影,只看了最后十分钟的高潮。
但真正有意思的,是电影开头,主角做出的那个决定。
所有人都好奇,张灵甫为什么会把部队拉到孟良崮那个鸟不拉屎、连水都没有的石头山上等死?
这操作确实魔幻。
但比这更魔幻的,是他在上山前,亲手干了一件拆散团队、单飞抢单的“骚操作”。
这才是74师覆灭的真正总开关。
这事儿,得从三天前说起。
1947年5月11日,国民党军的作战会议室里,气氛应该是相当不错的。
大老板画了个大饼,计划让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兵团,像三只大手一样,合力捏碎华野在山东的根据地。
整编74师,作为王牌中的王牌,自然是C位主力。
按照剧本,它应该和旁边的83师、25师手拉手,肩并肩,稳扎稳打向前推。
这叫什么?
这叫团队合作,风险共担。
但张灵甫不这么想。
在他眼里,83师、25师这些都是“友军”。
什么叫友军?
翻译过来就是“会分我战功的竞争对手”。
他看着地图上的目标“坦埠”——华野的后勤仓库,眼睛都红了。
这哪是仓库,这分明是送到嘴边的年度最大业绩!
于是,张灵甫的“明星员工”心态开始作祟。
他觉得,跟着大部队一起磨磨蹭蹭,功劳最后算谁的?
说不定还得看领导眼色。
不行!
这个单,我必须一个人拿下!
他开始疯狂给上司汤恩伯打电话、发电报,核心诉求就一个:“老板,别让他们跟着了,我自己去就行!保证拿下坦埠,独立歼敌!”汤恩伯起初还犹豫,毕竟这不合规矩。
但架不住张灵甫态度强硬,加上对他能力的迷之自信,最后大手一挥:去吧。
这个“去吧”,就是送命题的开始。
5月11号上午,74师像一匹脱缰的野狗,甩开两边的“猪队友”,撒开丫子就往坦埠方向狂奔。
三天推进二十多公里,连拔好几个据点。
从战报上看,简直是战神下凡,所向披靡。
可战场不是游戏,没有边界墙。
你跑得快,就意味着你的两翼是空的,你的屁股后面是真空地带。
你以为你是“中央突破”,在对手眼里,你就是一根伸得太长的舌头,就等着被一口咬断。
华东野战军的粟裕,就是那个眼神最毒的猎人。
他一看地图,乐了。
这哪是来打仗的,这是来送人头的。
他甚至都没开什么复杂的作战会议,命令简单粗暴:六纵,别管别的,给我绕到他屁股后面,把垛庄那个门给我关死!
垛庄是74师的后勤基地和退路。
这就好比一个公司,前线销售团队在外冲锋,后勤和财务全在垛庄这个办公室。
现在,粟裕直接派人把办公室给端了。
5-13号晚上,当张灵甫还在做着独吞坦埠的美梦时,情报来了:老板,家被偷了,垛庄没了,我们回不去了。
这一下,张灵甫懵了。
他从一个主动出击的猎人,瞬间变成了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。
他想回头打通退路,发现已经晚了,华野的重兵像铁墙一样堵死了所有口子。
这时候,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:找个地方,死守,等救援。
于是,他把目光投向了孟良崮。
那地方,高、险、孤。
像一根钉子戳在平地上。
在张灵甫这种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将领看来,这简直是天然的堡垒——视野开阔,易守难攻。
他赌的就是,只要我占住这个制高点,居高临下,你们攻不上来。
只要我能撑住两三天,南京的老板们一定会派大部队来救我。
他对上级的信心,对自己部队战斗力的信心,以及对“友军”会拼死来救的幻想,共同促成了这个决定。
然而,他只看到了“易守难攻”,却选择性忽略了三个致命的问题:没水,没法运重炮,地方太小。
1947年5月14日傍晚,疲惫不堪的74师爬上了孟良崮。
重炮、迫击炮这些大家伙,全扔在了山下,根本拖不上去。
这意味着,74师从一支现代化部队,瞬间退化成了只能用步枪和机枪的轻步兵。
更要命的是,没水。
士兵渴得嘴唇开裂,还能忍。
但水冷式的重机枪没水,就是一堆废铁。
打几分钟就得停下来冷却,这还怎么压制敌人潮水般的进攻?
炊事班想做饭,柴火是湿的,最后只能啃干巴巴的炒米。
上山的那一刻,74师的倒计时就已经开启了。
张灵甫还在山顶用望远镜观察,布置防线,把主力全堆在唯一能上山的北坡。
他把这场豪赌的最后一丝希望,寄托在了“援军”身上。
可他忘了,当初为了抢功,他是怎么甩开那些“友军”的。
现在你落难了,指望人家为你拼命?
83师确实动了,但在天马山前被华野死死顶住,寸步难行。
25师更是重量级,在山下磨磨蹭蹭,搞“象征性救援”。
这就好比你被一群人堵在巷子里挨揍,你的两个“兄弟”一个在巷子口被人拦住,另一个在更远的地方抽着烟看热闹,还时不时打个电话给你:“兄弟撑住,我们快了!”
这种“快了”,永远不会来。
山上的战斗,从一开始就不是战斗,而是屠杀。
华野十几个团,近15万人,像磨盘一样从四面八方碾过来。
主攻的北坡,尸体堆成了山。
74师的士兵确实能打,但他们面对的是打不完的敌人,和自己越来越少的弹药、越来越渴的喉咙。
机枪阵地开火十分钟就过热。
520高地失守,540高地失守……防线被一层层撕开。
张灵甫在山洞里,听着越来越近的枪炮声,他终于明白,自己亲手导演的这场“独角戏”,迎来了最惨淡的结局。
他种下了贪功冒进的因,最终在孟良崮这块绝地上,收获了全军覆没的果。
16日上午,枪声停了。
那个曾经想一个人拿下所有荣誉的“明星员工”,和他的三万多名“团队成员”,永远地留在了那座光秃秃的石头山上。
他的覆灭,与其说是死于孟良崮的地形,不如说是死于上山前那个致命的决定——为了吃独食,不惜破坏规则,最终被规则反噬。
说到底,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江湖是人情世故。战场,又何尝不是呢?
合法配资公司,翻倍赚配资,网上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